采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问采购专家小美!
电话:86-0594-8266365
手机:13514055508
扫码通过手机查看
未来佛--弥勒的传说
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它已经完完全全地影响着中国文化,某种意义上讲部分改变了中国文化。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宗教都传入过中国,但是没有哪一种能比得上佛教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。佛教文化熏染着和影响着中国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、民风与民俗、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。
佛教成体系的教义传入中国早是上座部佛教,而大乘佛教后来居上,构成中国佛教信仰的主流。弥勒恰恰就是大乘佛教主要的信仰。弥勒衍生的观念启迪着底层社会普通大众追求美好世界的意识。弥勒,全译梅特雷耶(Maitreya),又译为慈氏。弥勒是姓,名阿逸多,义译无能胜。西元前六世纪人,与释迦牟尼同时。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,波婆利大婆罗门家。
据佛经记载,释迦牟尼佛说他的弟子阿逸多(即无能胜),将修成弥勒佛。阿逸多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一个婆罗门家庭,后随释迦佛出家,成为佛弟子。他在释迦圆寂涅槃之前,便先行去世。释迦曾预言,他离开此世间后,将上生兜率天宫,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,在很多年后,他要从兜率天宫下世救度众生。从历史的记载和各种传说中看,弥勒佛是众生在未来得救的惟一希望。
历史上记载,布袋和尚契此也曾修成弥勒佛。据《宋高僧传》记载,契此是五代时明州人,又号长汀子,经常手持锡杖,杖上挂一布袋,出入于市镇乡村,在江浙一带行乞游化。他身材矮胖,大腹便便,言语无常,随处坐卧,与人言吉凶颇为应验,能预知晴雨,“天将雨,即着湿布鞋;亢旱,即曳木屐。居民以此为验”。因他总是负着一个布袋,故被称为布袋和尚。他坐化于明州岳林寺一块磐石之上,圆寂前留下一偈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”。由此,后人便认作他是弥勒转世,为他建塔供养。此后,江浙一带逐渐按布袋和尚的样子,塑成袒腹大肚、喜笑颜开的笑口弥勒像,并安置于天王殿中,令人一进山门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。
弥勒佛在佛教发展史上大概跟观世音的信仰一样,基本上是处在上座部和大乘转变的关键,他的成佛象征着佛教进入大乘阶段。可以说,弥勒佛吸取了当时文明世界,包括印度在内所有关于希望、友谊、和平、光明这样的多种含义,通 过中亚传入中国内地。传入后,它马上就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了自己非常特殊的生命。弥勒在民间世俗化方向发展中,于五代的时候出现了契此和尚,契此和尚这样的形象才成为弥勒佛的形象。布袋和尚的出现被认定为弥勒佛的化身。
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盛行的弥勒信仰,汇聚了当时文明世界所有善良美好的东西。所以弥勒信仰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整个文明世界的一个***文化凝聚体,在佛教当中找不到第二个菩萨或者佛具有如此广阔而深厚的***文化背景。布袋和尚代表着正统佛教以慈悲、希望、友爱、和平、和谐为主要精神因素的弥勒佛化身形象。弥勒常以偈语教化人们要大度宽容,不要计较是非爱憎,做到肚量大、心胸宽,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。他的言行,寓神奇于平淡,示美好于丑拙,显庄严于诙谐,现慈悲于抑揄,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、和善、智慧、幽默、快乐的精神,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,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。